【70年安徽影像】从零起步到世界第七 揭秘合力叉车的“逆袭密码”

来源:开云app下载软件安装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14 06:02:54 admin

  1958年,合肥南郊一声炮响,矿机新厂(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“安徽叉车集团”或“合力”的前身)开建,中国叉车行业发展再燃星火;

  2017年,安徽叉车集团负责人在国际联盟主席论坛发表演讲,中国企业首享高规格“礼遇”;

  一年后,安徽叉车集团研发的AGV(自动导引运输车)变成全球制造业大会的会展“明星”。

  60年间,以“小字辈”跻身国内叉车行业的安徽叉车集团,度过转轨定向的阵痛,平息“技术引进”的论争,进入发展快车道,连续28年保持中国叉车行业桂冠,如今跻身世界工业车辆七强。一切成就的取得,都能在过往中有迹可循。

  8月15日,记者来到合肥市经开区安徽叉车集团,聆听新老合力人感怀奋进时代的波澜壮阔,追忆低谷时期的处变不惊,展望“世界五强,百年合力”的企业愿景。

  8月15日,合肥晴空万里。79岁的凌忠社来到了省城经开区安徽叉车集团。虽已退休多年,这位公司的老领导依然习惯到现代化的园区内走走转转,办公楼上醒目的“中国合力提升未来”八个大字,总能让老人内心的“合力情结”掀起波澜。

  1970年,30岁的凌忠社来到了建厂12年的合肥起重运输机器厂。这位毕业于上海交大的高材生,入职后很快学会了一首流传十余年的打油诗,“跃进声中创奇迹,平地矗起起重机,不到一年就投产,工业史中不多见。”

  1958年,第二个五年计划真正开始启动,重型装备工业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。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与安徽省计划共同兴建合肥矿山机器厂新厂,主营研制起重机械和冶金矿山设备。

  不断涌来的老一辈合力人艰苦奋斗建厂房,他们挖土方、抬大土、夯基石,边安装设备边进行试制生产,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了主体车间建设和部分机器设施安装调试工作。1960年,合肥矿山机器厂新厂更名为合肥起重运输机器厂,这即为安徽叉车集团的前身。

  1963年,工厂开始试制和小批量生产中小吨位内燃叉车。1967年,第一台CH叉车试制成功。凌忠社说,这一些产品记录了合力产品的传承,“但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,工厂依照国家制定研发试制生产叉车,产量小,品种少,周期长,产品升级换代速度缓慢。”

  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,与很多国有企业一样,合力老一辈技术人员凭借从苏联学习引进的叉车研制技术,自我摸索、缓慢积累。进入80年代,在工厂叉车组当了十多年技术员的凌忠社猛地发现,自己引以为豪的“明星产品”居然落后发达国家一二十年,在某些细致划分领域差距更大。

  1982年秋,合肥起重运输机器厂召开的一次员工大会上,厂长朱崇贵郑重表态,“想专业搞叉车的人留下来跟,不想搞的,我不留你们。”

  抉择很快发酵。凌忠社说,一些老员工认为工厂要继续主营好如矿山机械、提升机和起重机这些“重要家底”,占比很少的叉车制造只需“顺带着做”。而他和不少年轻同事则站到了朱崇贵这边。数日后,合肥起重运输机器厂抛开家底,确定了以叉车为主流产品。1983年,该厂完成转轨定向,正式转为定点专业生产叉车的厂家。

  那一年,凌忠社被提拔为副厂长。很快,他有了一位接替厂长一职的好搭档——刘汉生,两人性格相投,甚至连行业观念都一样,都相信“闭门造车就等于自寻死路”。他们组织选派一批批技术骨干,东渡日本学习先进的叉车研制技术。

  两人敢为人先执行“走出去”。制定“引进来”战略时,却不得不面对一场“技术引进”的论争。

  “计划经济时代,我们厂依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,只能生产3吨型号的叉车,其他吨位型号的叉车由省外兄弟厂家生产。”凌忠社称,随着改革开放深入,这种单一的生产模式有悖于符合市场规律,继续按老路出牌,只能“等死”。“从内燃到电屏电瓶,从柴油汽油到汽油柴油,从一吨到十吨甚至更高,叉车的生产应该像日本发达国家那些优秀企业对标,链条式全覆盖。”凌忠社说,1985年,这场论争平息,当时的合力人正视自身差距,与当时国际一流企业日本东洋运搬机株式会社(TCM公司)签署引进内燃平衡重式叉车专有技术协议。

  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,引进西方技术在国内叉车行业形成风潮。西风东渐的大势下,问题也随之而来,“有的老厂一味出新求变,乱改‘西洋图纸’生产,有的企业只重视量产,却忽视产品质量。”当时,刚参加工作的技术员杨安国与其他合力新手一样,加快对“洋本领”的消化、吸收、再创新。“合力人不盲从,不冒进,从整机到关键零部件,我们研发了具有合力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内燃系列叉车。”

  杨安国称,通过一系列再创新,合力的研制技术水平向前跨越近20年,叉车品种扩增至12个吨位级、54个基本型、160余中规格。1991年,合肥叉车厂首次问鼎国内叉车行业桂冠。两年后,合肥叉车厂进行股份制改造,设立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。1996年,“安徽合力”A股上市挂牌交易。

  “作为一家国有企业,合力人敢于大刀阔斧深化改革,重点是企业牢牢把握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关键点。”现任安徽叉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的杨安国说,“把握住了这一点,其实就适应了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。”

  “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,在完全竞争领域,国企搞不好。安徽叉车集团用扎实的业绩给出了答案。”杨安国说,从1991年到2018年,安徽叉车集团连续28年保持中国叉车行业桂冠。

  “企业持续稳健发展,关键就是不断改革,树立鲜明的重品行、重实干、重实绩的用人标准导向,让企业充满了许多活力生机。”

  安徽叉车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催生了宝贵的企业文化,也激发了干部职员队伍的主动性、创造性,涌现出了“创新劳模”张学勤、“匠心技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”董慧、“全国技术能手”刘飞、“劳动模范”许吉青等多位先进人物。更多的合力人,也在舍“小家”为“大家”的贾守明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。

  在安徽叉车集团的企业技术中心、车间采访时,记者多次见到不同的外国专家与中方专家组成的小组在一起探讨、研究。

  杨安国介绍,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工业车辆市场。公司2006年跻身世界叉车行业十强,去年跻身七强,下一个目标是跻身世界行业前五强,跨入国际工业车辆领域第一集团。“合力之所以能生存发展至今,一个重要经验,就是遵循理性、专注发展理念,尊重行业发展规律,从始至终保持着清醒的发展头脑。”

  日本丰田、德国凯傲、日本三菱、德国永恒力、美国海斯特耶鲁……对标全球竞争强手,合力要做什么?走访中,企业多位高管认为,在制造手段、工艺装备等“硬本领”上,合力已不逊于国际一流公司,但在技术能力、信息系统等“软实力”上,合力要奋力追赶。

  “差距就是提升的方向。”该集团生产党支部书记、生产部副部长刘峻松举例称,安徽叉车集团力2009年导入精益生产方式,2010年建立内控管理体系,2011年升级SAP信息化平台,2012导入卓越绩效模式……每年提升一点,勾勒出合力管理进步路线日,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,安徽叉车集团申报的“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+产供销全流程协同管理”课题获奖。“集团抢抓‘一带一路’新机遇,加快与国际一流品牌、行业龙头和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和战略联盟,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再上新台阶。”刘峻松称。

  一年前,在合肥召开的世界制造业大会“精品制造展”上,安徽叉车集团的新产品AGV(自动导引运输车)成为展会“明星”,其演示吸引了参会嘉宾和观众的关注。

  “智能物流系统业务,体现合力在智能、互联、无人系统方面的最新成就。”杨安国介绍,去年1月31日,上海的宜欧国际物流临港物流园区,“合力AGV宜欧项目”上线交付。“合力提供的AGV整体智能物流解决方案,是全球知名物流公司A.P.穆勒-马士基集团全球首例适用于集装箱货运站集拼业务,体现出了合力的创新实力和水平。”

  创新,一直被合力视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。据介绍,安徽叉车集团加快产品和基础技术创新,持续研发并上市中高端产品,不断推动锂电等节能环保型叉车市场化进程。

  “2017年成功推出国内吨位最大的10吨锂电叉车,公司实现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7.37%。”刘峻松称,加快产业体系和业务模式创新,公司配件业务同比增长98.8%。整机融资租赁业务同比增长110.56%。“植入了‘创新因子’,合力的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在国际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。”

  “很多新用户就是冲着‘合力’品牌来的,但这一品牌影响力来之不易。”凌忠社忘不了30多年前,因质量上的问题,合力产品在英国检测遭“退单”的痛心;也记得1986年,12台“合力牌”叉车首次销往欧洲后,全合力人的自豪感。“如今,合力产品已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,研发中心和配件制造已完成全球化布局,“HELI”商标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品牌。”杨安国说。

  2019年,“合力”实现前7个月实现产品销量、总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.92%、3.15%,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扩大。

  “六十年,我们经营模式在变,产业布局在变,体制机制在变,背后始终不变的就是我们的‘根’和‘魂’。”杨安国表示,坚持党的领导,合力非但没有变化和削弱,反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更加凸显出强大的生命力。“我们将朝着进入世界行业第一方阵的愿景奋勇前行,为制造强省建设贡献合力全部力量,让党旗在合力上空高高飘扬。”(记者 黄娜娜 吴洋 符秀云 朱晓桐)

产品中心

成功案例

技术支持

新闻资讯

131-1140-8288

周一至周日 07:30~21:30

开云app下载软件安装